漫談『心因性猝死』
心血管內科 辛和宗醫師
2007年的農曆年,新聞版面上除了政治紛擾外,更令人心驚的是,年輕的生命竟然可以這樣無預警的離開,不管你的身份,也不論是在那個場合,突然間的倒下,就未曾在醒過。經過新聞的渲染,大家開始知道這個恐怖的名詞-『心因性猝死』。
心因性猝死,是指由於心臟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突發性自然死亡。根據文獻的定義是指病患在急性症狀出現一個小時內突然失去知覺。死亡的發生時間及方式是非預期的。一般所謂的所謂的過勞死,也往往跟心臟血管疾病扯上關係。
統計上,三份之二的非外傷性猝死是來自於心血管疾病。而心因性猝死最常見的原因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其中75-80%的心律一開始是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約5-10%的心因性猝死病患,沒有冠狀動脈心臟病或心臟衰竭的過去病史。
心因性猝死的原因,主要涵蓋了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抽煙、老化、男性、遺傳、異常冠狀動脈出口等。其他因子還包括左心室功能障礙、心肌病變(如肥厚性心肌病變,右心室心肌病變,擴大性心肌病變等)、心室頻脈、主動脈瓣狹窄、心肌炎、竇房節或房室傳導障礙、WPW症候群等。
高血壓不僅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因子,它同時會透過造成左心室肥大而增加心因性猝死的機率。如果心電圖有左心室肥大現象,根據醫學統計,五年死亡率男性達33%,女性達21%。而妥善的控制高血壓,可以改善左心室肥大的程度,降低相關風險。
糖尿病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因子。大於80%的糖尿病病患的死亡,都和動脈硬化有關。在美國,約25%的心臟病發作病患,有糖尿病的病患其心臟血管疾病的預後也較差。糖尿病的診斷標準近年來迭有更動,其治療目標也更趨嚴格,最大的目的就是要藉由嚴格的血糖控制,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和致死率。
抽煙的劑量效應已經被證實。換句話說,煙抽的愈兇,心臟血管疾病的罹病率愈高。抽煙者心臟血管疾病的機率約是非抽煙者的5.5倍。抽煙會引起血栓的產生、血塊的不穩定、及心律不整等。
在運動方面,適量且規律的運動對身體是有極大的幫助。但是過度激烈的運動會則會使原本潛伏的心血管疾病引其急性的心肌缺血,促成心因性猝死。而大部份這些猝死病患平常沒有規律的運動。
文獻上也告訴我們,如果心肌梗塞病人合併有左心室收縮功能異常、心室早發性收縮每小時超過10次或有心室頻脈,其心因性猝死的機率會增加。心肌梗塞後,如果病人造成心肌缺血的冠狀動脈有打通,不管是用心導管方式還是開刀的繞道手術方式,他的心因性猝死的機率會降低。
預防心因性猝死,一定要針對前述已知的危險因子下手,遵照醫師指示好好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戒煙、增加活動量、攝取少量酒精、減肥等。一有相關疾病的症狀,便應及早尋求相關科系醫師診治,由醫師根據臨床症狀以及一些基本的檢查,做出診斷和適切的治療。民眾著實不需因新聞事件的渲染,而承受莫名的恐懼,或因而花了無謂的錢,接受一些過度的醫療檢驗或治療。